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喜洋洋
近日,微博公号中一篇《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的文章引发网友关注。这到底是什么情况?该文章到底爆料了什么?
文章中称,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一名科研人员张小平被一家民营企业挖走,而该名科研人员离职前任副主任设计师职务,在我国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最关键的技术岗位”,该公号文章称,“据爆料,张小平的待遇是12万一年,跳槽后加入了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年薪直接达到百万”。
对于文章的所诉,到时是不是真的呢?
27日下午,记者联系了文章所提到的张小平之前就职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刘志让,他表示,张小平“本人擅自离职,经多次谈心做工作无效,为挽留此人,单位通过法律途径提起仲裁,在提供给相关机构的材料中有夸大其作用和贡献的表述,被其及网络利用进行炒作。培养人才是付出代价的,单位希望挽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要为大批基层默默无闻工作的人点赞,更要看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离不开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
刘志让还表示到,相比过去,研究院这两年被民营火箭公司挖走的人多一些,但是张小平的离职不存在影响任务的问题,刘院长表示,研究院的技术骨干很多,张小平主要搞论证、研发和理论计算,水平是有的,但因优秀的骨干较多,所以对全局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是研究院也会反思更多的方式,留住人才。
一位航天系统科研人员告诉记者,“就算是公文属实,真的把张小平叫回来,也肯定开不出这样的收入。但是和张小平级别一样的研究员,不止12万,一年下来大概税前25万,税后20万左右的样子,虽然没有市场化公司高,但比爆料中的收入水平还是要高一些的。”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刘志让还表示到,相比过去,研究院这两年被民营火箭公司挖走的人多一些,但是张小平的离职不存在影响任务的问题,刘院长表示,研究院的技术骨干很多,张小平主要搞论证、研发和理论计算,水平是有的,但因优秀的骨干较多,所以对全局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是研究院也会反思更多的方式,留住人才。
一位航天系统科研人员告诉记者,“就算是公文属实,真的把张小平叫回来,也肯定开不出这样的收入。但是和张小平级别一样的研究员,不止12万,一年下来大概税前25万,税后20万左右的样子,虽然没有市场化公司高,但比爆料中的收入水平还是要高一些的。”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