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讯 • 正文

每年10月20日是什么节日?骨质疏松日:骨质疏松症有哪些危害?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QQ163资讯

       人民网北京10月19日电(尹莉娜)10月20日是第21个骨质疏松日,其主题是“战胜骨质疏松”。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开发布了首个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同时会上专家针对骨质疏松症防控进行了详细回答。

一、骨质疏松症有哪些危害?

骨质疏松症对于健康的最大危害是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后患者的5年预期生存时间仅为同龄非骨折者的80%。髋部骨折是致死率最高的类型,每5人中有1人在1年内死亡,年龄越大,死亡风险越高。椎体骨折也会显著增加死亡风险。

骨折后患者即使存活,也常遗留慢性疼痛和残疾等问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增加家庭照护成本。另外,骨质疏松症及相关骨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据专家估计,中国在2010年因骨质疏松性骨折造成的花费达到近650亿元。

二、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得了骨质疏松症?

进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需要测定骨密度值。骨密度由双能X线吸收法(DXA)检测。当骨密度降低程度达到或超过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均值2.5个标准差时可诊断骨质疏松症。降低程度介于1-2.5个标准差之间者为低骨量人群。

骨质疏松症早期常无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因此常被称为“静悄悄的骨病”,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腰背疼痛或全身疼痛,负重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脊柱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常可导致身高变矮、驼背,并伴脊柱压痛,活动变形。出现骨质疏松症的特有表现时,建议到医院进行骨密度测量。而对于绝经后妇女、老年人等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建议加强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定期检测骨密度,尽早发现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为预防骨质疏松,在生活方式上有什么建议?

一是均衡饮食,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保持合理蛋白质摄入。骨骼主要由有机质和无机盐构成,无机盐中起最关键作用的是钙。因此建议保持合理蛋白质摄入,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中国营养学会于2013年提出钙的适宜摄入量为18-49岁人群800mg/天,50岁以上人群1000mg/天,孕早期妇女800mg/天,孕中、晚期和哺乳期妇女为1000mg/天。就普通人来说,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即可满足钙需求,适当多吃奶及奶制品,同时多吃绿色蔬菜、坚果、粗粮杂粮。

二是足量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利用,维持肌力,改善平衡功能。人体内维生素D主要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日光紫外线照射下形成。因此建议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和日照,保证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

三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研究表明,过量碳酸饮料可降低钙吸收,大量咖啡因摄入与骨量成负相关。吸烟和大剂量酒精可以加速骨量丢失,导致骨量低下和骨质疏松。因此应适当减少碳酸饮料和咖啡摄入量,避免嗜烟、酗酒。适宜的运动可促进青少年骨骼发育,提高青少年骨量,维持成年人骨密度,减少骨量丢失,因此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骨质疏松的预防。

四、预防骨质疏松应当从什么时期开始?

应当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预防骨质疏松症,以获得最佳骨量峰值。从婴儿到青少年时期是促进骨骼生长、建立骨骼健康习惯的关键阶段。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提高基础骨量积累,获得较好的骨量峰值,维持骨骼健康具有重要影响。骨量峰值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是能否达到遗传决定的最大骨量主要依赖于生活方式因素,包括足够的钙摄入、体育锻炼以及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等;同时,还应关注儿童期常见的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疾病和药物使用情况。

五、人群应该补钙吗?专家有何建议?

人体骨骼的发育经过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及成人早期等生长阶段,20-40岁全身及局部骨骼单位体积的骨量到达顶峰。随后,骨量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峰值骨量越高,到老年时发生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就越小。对于普通人来说,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就可以满足钙需求,适当多吃奶及奶制品,同时多吃绿色蔬菜、坚果、粗粮杂粮等即可达到推荐的钙摄入量,不需要额外补充钙剂。而对于处于青春期、孕期、更年期、老年期的人群,在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建议补充钙剂。青春期是骨骼生长的高峰时期,也是骨量沉积的关键时期,保证足够的钙摄入有助于提高峰值骨量。孕期女性的钙储备降低,同时还要为胎儿骨骼提供钙,易造成母体骨量丢失,因此建议对孕期妇女进行营养管理,保证足量的钙摄入。更年期女性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急速下降,造成了骨钙严重流失,增加钙摄入有助于减少骨量的丢失。中老年人对钙的吸收率逐渐降低,如果不注意补钙,容易引起骨质疏松症,应当保证充足的钙营养。

六、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等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对于绝经后女性,基本防控策略一是开展预防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骨质疏松症知晓率;二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骨量流失;三是倡导定期接受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筛查、骨密度检测和跌倒风险评估等,尽早发现骨量下降和骨质疏松症,及时接受治疗并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对于老年人来说,除以上防控策略以外,需要特别注意伤害防护,开展保护脊椎免于骨折的健康教育活动,推广保持平衡功能锻炼适宜技术,避免跌倒和骨折。

七、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促进国民骨骼健康方面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一是推进“健康骨骼”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骨质疏松症防控政策。着力建设健康骨骼支持性环境,营造全社会重视骨骼健康的良好氛围。将骨骼健康工作作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工作的重点内容推进。加强骨质疏松症及其影响因素监测,探索建立疾控机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骨质疏松症防治体系。

二是加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减少或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加强健康教育与科普宣传,广泛传播骨质疏松症防治等核心知识,提升全民骨骼健康意识。积极倡导居民养成均衡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常晒太阳等健康生活方式,促进骨量积累,预防骨量流失。

三是实施早诊早治,降低高危人群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提升基层骨质疏松症防治能力和水平,支持配备必要的骨密度检测设备。倡导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定期接受骨密度检测,及早发现骨质疏松症患者和低骨量人群,及时进行膳食、运动等个性化健康干预。

四是加强骨质疏松症重点人群防控。以绝经后妇女和中老年人群为重点,加大膳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减缓骨量流失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同时加大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加强有效干预。针对老年人加强跌倒和外伤的预防,减少骨折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